經濟問題讓他們隔閡
“老太婆的經濟條件比我好,但她卻一分錢都不拿出來過日子。”老秦抱怨說。他一個人每月只有300多元的基本生活保障金,而王秋蘭有800多元養老金,還賣了房子有一筆存款。開始接觸時,王秋蘭承諾會拿錢出來一起用。結婚后王秋蘭卻告訴他:“嫁漢嫁漢穿衣吃飯,要求我把僅有一萬多元積蓄拿來做家用。”他乖乖把錢交給老伴后,發現老伴居然用他的錢買了一根金項鏈,讓他心痛不已,趕緊將剩余的錢要了回來。
在經濟問題上王秋蘭也頗有微詞。她說,一開始也知道老秦沒有錢,想著大家只要合得來,經濟上也不會有大問題。但秦老漢把錢要回去卻傷了她的心。“我不在乎你沒錢,但也不能一切錢都由我出吧!”
婚前明確經濟責任
李安娜說,老年人往往在金錢上看得比較開。所以再婚前,應該明確約定經濟責任,甚至明確到每個月雙方各出多少生活費的具體數目,在這一點上不能模糊。這樣就可以避免像老秦夫妻一樣的經濟矛盾。
六成黃昏戀
只耍朋友不結婚
此前《青島晚報》曾報道,一項婚戀調查報告表明:大約六成黃昏戀選擇只耍朋友不扯證。昨日,重慶晚報記者調查了身邊20多對黃昏戀的老年讀者,他們中多數也是同樣選擇。我市婚戀專家稱,子女不認同、遺產及贍養義務等問題成為黃昏戀老人“伴而不婚”的重要瓶頸。
楊俊生(76歲,國企退休職工)和李秀蓉(70歲,退休工人)住在沙坪壩天陳路,相戀5年,雖然關系一直很好,但他們并不準備辦結婚證。楊爺爺說,他的退休工資比李婆婆高很多,而且還有兩套房。如果結婚后自己先走一步,楊婆婆就變成了他財產的第一繼承人,他擔心自己的子女和楊婆婆會產生矛盾,這樣對雙方都不利。楊爺爺說,他已經寫好遺囑,他去世之后會留一小部分現金給李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