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感低落”
劉茜所在的單位,由于分工極不明確,常駐單位的幾乎只有她一個人,以至于在后來的工作中,她經常會半夜被抓起來救急。
寫材料、打字這些簡單的事情劉茜都能接受,工作不愛拖延的習慣則給她帶來了“嚴重”的后果,“我們部門60%的工作都堆在我頭上,就因為我不習慣拖延,總想著趕緊干完就算了。”
劉茜經常遇到來單位辦證找不到人的百姓,“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可是每次我都得跟他們說他們要找的人開會去了,或者學習去了。”其實那些同事都回家了,或者辦自己的事情去了。劉茜看不慣這種做法,只要能幫忙的她都盡量把事情辦了,這讓她的工作越來越多。
兩年后,劉茜才明白,單位的活兒沒有干完的時候。她不得不學習其他同事,工作也開始變得愛拖延起來。
如果不是壓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太多,這樣的生活確實挺好。“但前提是特別適合50歲的我,可是我才20多歲。”劉茜認為她不該過這樣的日子。她辭職的念頭越來越強烈。其實在工作的第一年,劉茜就想逃離。
劉茜決定辭職,跟她的男朋友在北京、兩人兩地分隔也有一定關系。“因為我總是隔一兩個月就能感受一次大都市的沖擊,對比太強烈。”她說,自己每次從北京回來,就有跟世界脫軌的感覺。她認為待在那個小地方,很多東西都接觸不到。
工作3年后,劉茜越來越覺得自己不能再這么繼續浪費時間和青春了。工作倦怠也成了困擾她的重要原因。2011年底,她終于選擇了辭職。
劉茜自認為辭職后感覺挺好,“倒真有點后悔辭職太晚了。”她認為自己最好的年華都浪費在了之前的工作上,非常不值。尤其是那份工作不僅不能給她帶來學習的動力,也無法提供明晰上升的空間,特別是對她這樣毫無背景的農村孩子來說。這是劉茜說服家人自己辭職的理由。
《中國基層公務員心理狀況調查報告》顯示,79.89%的基層公務員或多或少存在輕度工作倦怠的現象,而表現出重度工作倦怠的基層公務員比例為6.40%。
上述報告稱,從工作倦怠的具體表現來看,情感耗竭、人格解體和成就感低落三個因素之間并非彼此孤立,而是具有密切的關聯。在人數比例方面,“成就感低落”因素的檢出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