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豐禁毒記
陸豐冰毒銷往全國除西藏外所有省份
上世紀90年代初 陸豐市甲子就有不法分子從海上走私毒品,從走私海洛因到走私冰毒,甲子逐漸成為毒品集散地,其海面成了運輸毒品的“黃金通道”。
1999年8月 陸豐市甲子地區被國家禁毒委列為全國17個毒品危害重點地區之一,警方在三甲地區陸續發現地下販賣冰毒的個案,此時,三甲地區以集散地為主。
2000年5月24日 陸豐警方在南塘鎮首次查獲制毒團伙。當日黃昏時分,南塘鎮田乾村邊的山丘上升起煙霧,村民們聞到焦臭味,以為失火,急忙報警。警方趕到現場發現,原來是個制毒窩點。陸豐制毒販毒露出“冰山一角”
2002年7月 陸豐警方查獲首個武裝販毒團伙,販毒形式逐步升級。此時,陸豐市公安局已成立“緝毒專案組”,重點打擊各種重點毒梟,以陳強盛、黃祖澤、劉雄為首的5個重大制販冰毒團伙相繼落網。毒情逐步緩解。
2004年9月21日 國家禁毒委宣布,陸豐不再列為國家禁毒委掛牌的重點整治地區。當年,廣東省已沒有國家禁毒委掛牌的重點整治地區。
2006年 陸豐市三甲地區開始大規模出現利用麻黃素制造冰毒的技術,全國各地麻黃素以各種形式涌入陸豐,麻黃素的單價也逐年飆升。此時,各地加強對麻黃素控制,陸豐毒販轉用更加隱蔽的方式。
2009年 陸豐市三甲地區毒情逐年反彈,陸豐市再次被省公安廳列為毒品重點整治地區。但在破案數量上,2004—2009年破獲毒案163宗,僅相當于2013年上半年破案的數量。
2010年 從汕尾和陸豐兩級公安機關抽調120名精兵強將,在三甲地區組織開展重點禁毒整治行動,但未能遏制毒情的蔓延之勢。
2011年7月29日 全國禁毒重點整治工作座談會在蘭州召開,國家禁毒委員會決定,將毒品危害嚴重的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再次列為掛牌整治重點地區。陸豐市三甲地區毒販出現利用“康泰克”提取麻黃堿制造冰毒。
2012年5月 廣東省公安廳在陸豐舉行“全省公安機關破獲陸豐毒品案件百日大會戰”動員會,動員全省的公安緝毒力量,集中打擊陸豐毒品犯罪問題。
2012年下半年 陸豐市三甲地區制毒工藝再次升級,開始利用麻黃草提取麻黃堿制造冰毒。
2013年5月21日 最高法會同最高檢、公安部、農業部、國家食藥監總局制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麻黃草管理嚴厲打擊非法買賣麻黃草等違法犯罪活動的通知》,堵住利用麻黃草制毒的漏洞。
2013年7月 廣東省政法委在汕尾市召開的陸豐、惠東制販毒問題剖析會上公布,來自汕尾陸豐市的冰毒,已銷往全國除西藏地區所有省份。根據2012年全國查獲毒品數量的統計,30.34%的冰毒來自汕尾陸豐地區,占到全國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