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避談后輩稱老人有一筆房屋賠償款
采訪中,記者見到了老人的一個兒媳—“老三”的妻子,她一直避談贍養老人的事,除了承認是朱德珍的兒媳外,對于記者提出的其他問題,她都用“不知道”、“不清楚”來回答。當天,朱德珍大兒子的二兒媳王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她已和丈夫離婚,但她本人還是要偶爾去探望一下老人,給她送一些零花錢。
王女士還透露,老人10多年前一直單獨居住,有自己的房子。后來,房子因修公路被政府征用后,有一筆賠償款,但這筆錢是否由幾個兒子交給了老人,她至今都不清楚。
村里為老人搭建的簡易廁所
資助
政府出2000元 為老人修了一間小屋
“我有5個兒子1個女兒,大兒子的孫子都在上學了。”朱德珍告訴記者,如果是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她完全可以享受四世同堂的幸福了。然而,現實情況卻并非如此,因5個兒子在贍養問題上相互推諉,老人至今都還獨自蝸居在自己的小屋里。
“我晚上在幺兒家過夜,他們都很不愿意,還經常罵我。”朱德珍說,她現在住的房子,是政府在10多年前通過資助2000元修建的,此前一直在張家祠堂租房住,房租是由唯一的女兒幫忙支付的。有了新房子后,老人便搬了進來,兒子們卻連一張床都沒有給她買。因小兒子就住在她隔壁,老人只好每天到他家“借宿”。
說法
女兒:他們怨媽沒為其修房子
謝忠群認為,按理說,不管是女兒還是兒子,都應該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其實5個哥哥都明白這個道理,但就是一直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經常為這個事鬧得不愉快。”謝忠群告訴記者,5個哥哥的家境不同,因此產生了贍養義務承擔比例的分歧,一直在相互推諉,最終導致老人無人照管。媽媽的小兒子謝忠華,讓老人“借宿”其實也是極不情愿的,將老人趕出家門“也許就是做給其他幾個兒子看的”。
“在討論贍養老人的問題時,幾個哥哥也提出了對老人的埋怨和不滿,他們認為,老人家以前沒有給兒子們修房子,這就是他們不愿意照管的理由。”謝忠群說。為了求證,記者分別入戶拜訪了老人的兒子謝忠宣、謝忠清、謝忠云、謝忠明以及謝忠華,除了“老三”的妻子外,其余人都因沒在家或拒不承認他們是朱德珍的后人而沒能采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