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邏輯上看,科學家們將來或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我們無法知道將來的醫學會發展到什么程度,無法知道這種可能性能否實現、何時實現。但是,商業機構卻把“可能”渲染成了“現實”。
基于生物醫學發展的現狀,世界骨髓捐獻協會(WMDA)、美國兒科協會(AAP)以及歐盟都不鼓勵普通人保存臍帶血以作“生命保險”。這些機構認為,只有當一個孩子具有血液或者遺傳方面的缺陷,保存相同父母的其他孩子的臍帶血才被認為有現實意義。
有了兒科學會的明確態度,就不難理解醫生們不為商業存血機構做推銷了。在美國,如果醫生不顧科學事實和兒醫學會的公告,為商業存血機構做了推銷,會被當作違反了職業規范。如果這醫生還從存血機構獲得了某種利益,那么問題就更加嚴重。
不管是飄飄或飛飛,從孕育到出生的10個月中,我們沒有收到過保存臍帶血的宣傳。
臍帶血
4、我為什么要捐獻臍帶血?
即使是捐給公共的臍帶血庫,醫院也沒有做任何有傾向性的介紹,只是很輕描淡寫地通知了我們有這么一回事而已。捐獻后,對于個人沒有任何好處,只有一張血庫發來的明信片。醫生和醫院也得不到什么利益——血庫會為取血的醫生提供一點勞務費,不過據說多數醫生也放棄了,而把取血的勞動作為一種公益。
事實上,現在世界上有很多臍帶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成功的報道,但是這些干細胞,并不是來自自己的臍帶血。
這就要說回來:我為什么要捐獻臍帶血?
因為我知道,建立公用臍帶血庫的意義在于,讓社會上多數的臍帶血都進入公用的“臍帶血庫”,雖然不相關的人配型成功的概率很低,但只要可選的樣本量很大,依然存在配型成功的很大可能。這是個很簡單的算術題:即使異體配型成功的概率低到萬分之一,但只要有了10萬個可選的樣本,配型成功的機會依然可觀。
可惜的是,當國外捐獻臍帶血成為主流的時候,我們還是停留在“為自己留下希望”的虛虛實實的宣傳之中。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