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仔細的考慮,我決定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方面送孩子去幼兒園。幼兒園就是個小社會,不但有眾多的小朋友,還有受過專業訓練的老師。既能鍛煉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又能鍛煉孩子的獨立性。女兒才1歲半,既不會說話,生活也不能自理,雖然對孩子能否承受住這個考驗我不無擔心。但還是狠狠心送孩子上了幼兒園。我經常與老師保持聯系,讓老師及時了解孩子的性格,我也能掌握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很快我發現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孩子適應得很快,并且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喜歡上了幼兒園。雖然還很膽怯,但慢慢來會有好結果的。
第二個方面是我盡量利用業余時間帶孩子去一些人多的地方,讓孩子學會主動交朋友,學會與陌生人打交道。我最常帶孩子去的地方是孩子們喜歡的快餐店這類地方,其次是公園。剛開始女兒不敢自己進游戲區玩,要媽媽陪著。有小朋友找她玩,她也不理人家。不敢參加快餐店組織的娛樂活動,只在邊上看著。我知道,現在最需要父母的愛心和耐心,不能急躁,只要堅持下去總會有改變的。
面對孩子的點滴進步,我都欣喜異常。我對女兒不停地鼓勵。一直到女兒3歲所有的努力才顯現些效果,女兒終于發現這個世界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可怕。現在女兒快5歲了,每周去快餐店都能主動結交幾個新的小朋友,更對參與快餐店的游戲活動情有獨鐘,還敢自己找接待員姐姐提出換玩具等要求。在幼兒園也是班里的小能手、孩子頭,表演節目時再也不會在舞臺上掉眼淚了。
面對變得日益開朗活潑的女兒,我總有一種丑小鴨變白天鵝般的驚喜。我的努力終于有所回報。雖然女兒偶爾還會流露出膽怯的本性,但我相信辛勤澆灌的小樹會勇敢地伸展枝葉擁抱陽光雨露的。
為孩子塑造一個良好的性格和理性的思維習慣,是父母贈予孩子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自古嬌兒難成材。做個狠心的父母,才是真正愛孩子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