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障礙是什么?相信大部分朋友對此都沒有較多的了解,但是卻都對其十分關注。學習障礙,關系著每一位家長的神經,因為對于每一個家庭來說,孩子的健康與學習都是十分重要的。學習障礙不僅是一種疾病更是每一位爸爸媽媽的心底擔憂。那么什么是學習障礙呢?
學習障礙,指統稱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注意、記憶、理解、推理、表達、知覺或知覺動作協調等能力有顯著問題,以致在聽、說、讀、寫、算等學習上有顯著困難者,其障礙并非因感官、智能、情緒等障礙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等環境因素所直接造成之結果,推理或知覺動作協調等任一能力表現有顯著困難,且經評估后確定一般教育育所提供之學習輔導無顯著成效者。
同時,我們可以對學生做以下幾方面的診斷:醫學診斷,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史、病史、家族史進行了解,并對其進行神經科、眼科和耳科檢查,以診斷可能導致學習障礙的原因;心理診斷,使用心理測驗量表,以對兒童作出恰當的評估。常用測量工具有伊利諾心理語言能力測驗、符洛蒂斯視知覺發展測驗、詞匯發育檢查、智力量表等;教育診斷,主要是為了了解兒童在學業方面存在哪些障礙,如總體學力水平低還是讀、寫、算等某方面存在困難。
學習障礙,指統稱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注意、記憶、理解、推理、表達、知覺或知覺動作協調等能力有顯著問題,以致在聽、說、讀、寫、算等學習上有顯著困難者,其障礙并非因感官、智能、情緒等障礙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等環境因素所直接造成之結果。引發學習障礙的成因有:
1、父母晚婚、晚育:這種現象在知識分子人群中十分多見,在知識分子人群中因為學習和工作的壓力,多數晚婚、晚育。而且缺乏體力活動和鍛煉,身體素質較差。
2、生病所致:一些兒童在一場大病后,學習障礙的癥狀逐步體現出來。特別是發燒、抽搐,對于腦部的神經組織產生。
3、導致學習障礙的原因是中樞神經功能失調,這種失調在某種程度上勢必影響兒童其他方面的發展。目前,教師或家長懷疑一個兒童是否存在學習障礙,仍主要以他的閱讀、寫作、算術等學習技能的異常為依據,而這些技能的異常通常要到學齡期需要大規模應用它們,而且學習障礙兒童的學業成就與其本身的智力水平極不相符時,才會突出表現出來。
兒童學習障礙(簡稱LD)問題最近十多年來,受到我國教育學、心理學以及醫學方面的廣泛關注。這是因為,這種病癥在兒童中的發生率占到6%左右,并且給這類兒童本身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很多煩惱和痛苦,也給家庭和學校帶來很多問題、負擔和無奈。那么,學習障礙的癥狀有哪些呢?
出生時具有高危因素的兒童容易發生學習障礙。他們往往較早就表現好動、好哭鬧,對外刺激敏感和容易過激反應。母親會感到養育困難,兒童可能不愿被母親擁抱,喜歡獨玩。有的可能走路較早但步態和動作總讓母親不放心。親子關系不良可能會導致母子語言和情感溝通減少,進而影響兒童的語言發展和情緒分化。好動和易興奮會使許多母親感到哺育棘手,因而容易招致母親的情感忽略或/和甚至是虐待。進入幼兒期有些發生不同程度的語言發育問題,說話偏遲、揪頭發、啃咬指甲、扔東西、哭鬧、攻擊傾向、動作缺乏目的性、對刺激過激反應、伙伴交往不良、語言理解和表達缺欠等。
1、語言理解困難。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不良,有的即使能說出少許單詞,但構音明顯困難。若伴有音樂理解困難則同時缺乏節奏感。常表現“聽而不聞”,不理睬父母或老師的講話,易被視為不懂禮貌。有的機械記憶字句較好,而且能運用較復雜的詞匯,但對文章理解低劣,不合時宜地使用語詞或文章,或“鸚鵡學舌”般。
2、語言表達障礙。會說話較遲,開始說話常省略輔音,語句里少用關系詞。言語理解良好而語言表達困難??赡7抡f出單音,但不能模仿說出詞組。有的患兒可自動反射性說出一兩句詞匯,但隨意有目的性說話困難。有類似口吃表現、節律混亂、語調缺乏抑揚、說話伴身體搖晃、形體語言偏多等。
3、閱讀障礙。讀字遺漏或增字、閱讀時出現“語塞”或太急、字節順序混亂、漏行、閱讀和書寫時視覺倒翻、不能逐字閱讀、計算時位數混亂和顛倒;默讀不專心,易用手指指行閱讀;若是英語或拼音可整體讀出,但不能分讀音節;組詞讀出時不能提取相應的詞匯,對因果順序表達欠佳,并且命名物體困難。
4、視空間障礙。特征是手指觸覺辨別困難,精細協調動作困難,順序和左右認知障礙,計算和書寫障礙。有明顯的文字符號鏡象處理現象,計算時忘記計算過程的進位或錯位,直式計算排位錯誤,抄錯抄漏題,數字順序顛倒,數字記憶不良,從而導致量概念困難和應用題計算困難。
5、書寫困難。缺乏主動書寫,手技巧笨拙(如不會使用筷子、穿衣系扣子笨拙、握持筆困難、繪畫不良),寫字丟偏旁部首或張冠李戴,寫字潦草難看,涂抹過多,錯別字多。
6、情緒和行為。多伴有多動、沖動、注意集中困難。繼發性情緒問題,如不良“自我意識”,學習動機不良,焦慮或強迫行為動作(啃咬指甲多見),課堂上騷擾他人,攻擊或惡作劇,社會適應和人際關系不良,品行問題等。
關于學習障礙的治療措施應根據印兒童的年齡、類型、程度、臨床表現以及心理測評結果來確定。一般原則是以接納、理解、支持和鼓勵為主,以改善印患兒不良的自我意識,增強其自信心和學習動機。進而根據他們的認知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治療,并且盡可能取得家長與學校的配合。具體的改善措施如下:
1、選擇適宜的治療或訓練方法。這類兒童有不良的自我意識,缺乏自信,易放棄努力等特征。要根據其認知特點及發展水平確定治療教育計劃。前提是務必理解接納他們,強化其自信心,預防其自我低評價。要求綜合治療,爭取家庭和學校的協調,始終要求父母的參與和介入。
2、耐心和持之以恒。學習障礙兒童的行為和不適狀態往往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甚至可持續到成年期。
3、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其目的在于防止這類兒童因基本學習能力缺欠而出現喪失自信、自我評價低下、情緒障礙等繼發性障礙。盡早了解生育史異常的兒童,及時人手對這類兒童進行發育評價和平衡性運動訓練,并且對那些高危兒童(如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難產兒、高燒痙攣史兒童、癲癇兒童、產傷史兒、氣質難養型兒童等)的家長及時進行咨詢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