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4歲的石家莊小學教師隋媛媛6年前生完女兒后,再沒有考慮過生孩子的問題,直到上周她在網上看到“單獨夫妻可以生育兩孩”的新聞。“是否再要一個孩子”成為她心中的糾結。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與此前“開放二胎”呼聲日漸高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很多符合生育條件的夫妻表現出理性和謹慎的態度。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牽頭組織的一項樣本數近萬人的調查顯示,符合“單獨兩孩”政策的夫婦中大約50-60%愿意生育第二個孩子。
據統計,目前全國有1500萬至2000萬對夫婦符合“單獨兩孩”政策。網上調查顯示,不想生兩個孩子的原因“經濟不允許,生孩子成本太大”高居榜首。
天津市某事業單位的劉先生今年30多歲,已育有一女。符合“單獨”標準的他算了一筆賬:從孩子出生到大學畢業,至少100萬元人民幣。“與其生兩個孩子誰也照顧不好,倒不如用心把現在的孩子培養好。”
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中國政府開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1978年以后計劃生育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中國因此累計少生了4億多人。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調整計劃生育政策的呼聲逐漸高漲,但“單獨兩孩”真正來臨的時候,符合條件的家庭卻開始“仔細掂量”。
一個孩子養起來就夠捉襟見肘了,再來一個孩子能不能養好?連續生兩個孩子,請兩次產假,會不會影響事業的發展?生頭胎時父母還能幫著照顧,現在父母的年齡也大了,誰來幫我們帶孩子……雖然不存在經濟上的后顧之憂,隋媛媛還是決定放棄生二胎,原因是孩子好生不好養,作為職業女性,自己精力不夠。
“除了日常上課,我和老公還辦了美術學校。但如果要兩個孩子的話,意味著我必須放棄這一切。而且我對女兒的照顧和培養也會打個折扣。”隋媛媛說。
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忠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符合生育條件的家庭的這種“仔細掂量”說明中國人的生育觀念正走向理性,不再盲目地多生孩子,而是要深思熟慮,根據自身情況做出合理的規劃和選擇。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人表示希望國家盡快完善與“單獨兩孩”相關的后續政策。一些職業女性對“二胎”產假只有三個月,同時不再享受生育津貼表示不滿。有的人還擔心未來企業在應聘時,對“獨生已婚未育”的人會存在歧視,因為這些人未來可能要生兩個孩子,不能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生育意愿并不一定完全轉化為生育行為。大城市里生育成本高,想生不敢生,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政策上不限制,是對選擇權利的尊重,給予盡可能充足的選擇空間,至于要不要生二胎,完全可以是大家自己來選擇。”翟振武說。
盡管已經決定暫時不生二胎,但隋媛媛仍為政府出臺“單獨兩孩”的政策而感到開心。“至少我們有選擇的權利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生得起、生不起、生幾個,本來就是家庭計劃的一件事。以后的政策調整方向,就是讓生育更多回歸到家庭的決策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