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民幸福感居全省第五,幸福指數居全省第六。昨日,華南理工大學政府績效評價中心發布的《2012年度廣東公眾幸福指數測量報告》顯示,全省幸福指數最高的城市為中山,珠海、佛山、深圳緊隨其后,“首善”城市廣州僅位居第六位,潮州市則“包尾”。
調查還顯示,年收入15萬~30萬人群幸福指數最高,公務員幸福指數最高,失業/下崗人員幸福指數最低,男性幸福指數也略高于女性。
廣州人幸福感跌至全省第五
本項研究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調查所針對時段為2012年度。
調查顯示,2012年度全省21個地市幸福指數均值為61.94,比2011年度(61.31)和2010年度(60 .79)有所提高,但得分仍偏低。中山、珠海兩市保持2011年度的領先優勢,位列第一、第二,佛山、深圳、肇慶超越廣州、惠州進入前五。幸福指數最低的三個地市分別是揭陽、汕尾和潮州。
從近三年測量結果對比,深圳、佛山、中山、肇慶、韶關等九市連續提升,潮州、汕尾兩市連續下降。曾在2010年度幸福感位居全省第三的廣州市在2012年度下滑到全省第五。
年薪15萬-30萬幸福指數最高
調查顯示,幸福指數與公眾的收入水平相關性最強,其次為學歷,性別、戶籍、年齡及職業等變量。幸福指數隨收入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拐點”出現在年收入15萬~30萬,該區間收入人群幸福指數最高。
學歷高的公眾幸福水平更高。其中擁有研究生學歷的群體幸福指數最高,其次為本科學歷,初中和小學學歷群體幸福指數最低。
從職業上看,公務員幸福指數最高,其次是外企員工,再次是科教文衛工作者,失業/下崗人員幸福指數最低,其次是私企員工和自由職業者幸福指數較低。
調查還顯示,幸福“男女有別”:男性幸福指數略高于女性,這與2010年度的結果相反。從年齡上看,41-50歲中年群體最幸福,61-80歲老年人幸福指數較低。
華工政府績效評價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鄭方輝教授分析,由調查可見,公眾幸福指數水平與經濟發展程度存在較強正相關,經濟越發達地區幸福指數越高;幸福指數受公眾背景因素影響明顯,其中男性、中年、職業待遇及穩定性好,收入高等對幸福指數產生正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