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者,心律也。德行――“道德+行為”,道德是內在,是心律,知道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就是德,行為是外在,我們能從一個人的外在行為判斷出這個人內心是否有自律、有道德,因為一個內心自律、有德的人往往外在的行為也是努力做到規范和自律的。德是行的內在本質,行是德的外在表現形式。那到底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呢?我們總結了六個字,如果凡事都用這六個字來約束自己的話,一個人就具備了基本的德行,就具備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這六個字是:不傷害、不妨礙。
傷害,就是做讓人痛苦的事情;
妨礙,就是做讓人討厭的事情。只要是讓人痛苦的和讓人討厭的事情,我們就盡力不去做;如果做了,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努力做到下一次不要再去做了。
時時告誡自己的孩子“不傷害――不做讓社會、集體或個人痛苦的事情”,“不妨礙――不做讓社會、集體或個人討厭的事情”,在家長努力和耐心的教育下,突然有一天,你發現你的孩子已經用這“德行六字真言”來約束、規范、反省、提高自己了。那你的家庭教育就算成功了。
通過這種內部文化的建立,每個人都會提醒別人和提醒自己“缺德了認罰,改正了就進步了”。潛移默化中,每個人都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傷害和妨礙”了他人,每個人都提醒并幫助其他人不要“傷害和妨礙”他人。慢慢的,你會發現遲到沒有了,大聲喧嘩沒有了,爭吵沒有了,互助互愛出現了,每個人都在改變,變得自省,變得寬容,變得積極,變得快樂――德者,不傷害、不妨礙。
家長們,教育孩子,這六個字足矣,“有德自然香”的本質內涵是“有德必有才”。